《候鸟》:山河四省式的高中生活是国gal永远的灵感宝库

必须承认的是,《候鸟》作为一部广受赞誉的国产视觉小说,必然有其优秀之处。而这份优秀又围绕着一个核心背景设定:外五县小镇青年的高中。

说来有点可笑,但这就是我们荒诞又一文不名的青春

剧本——简单的故事,不简单的氛围营造

视觉小说的本质依然是小说。

正如laidian所说,《候鸟》的故事进程是相当简单流畅的。概括一下就是:经典的英雄救美开局,以此为契机男孩和女孩开始互相结识了解,最终互诉衷肠约定三生,一起面对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但是,如果说开头的英雄救美故事是在一场高中班级打架中;男孩和女孩互相了解的方式是一起刷题刷到昏天黑地;互诉衷肠约定三生是指高考报同一个城市;一起面对更大的困难是指高考复读,是不是一下子就变得不一样了。

同时,可以看出作者在写作时为了保证中国式高中生活真实性,营造小镇日常氛围上是下了功夫的。无论是对高中习题的描写(笑死,感觉作者好像只看了数学,基本全是数学题)还是对西北小县城的描写(没人去的开发区政绩工程也太真实了,感觉每个地方都有),都很容易让我们这种真的从小城市出来的做题家从记忆里刨出点对应得上的东西。

美术、音乐、UI——不出戏就是最大的胜利

视觉小说的差异化特质是视觉。

当我们玩一部以中国高中为背景的国产游戏的时候,我们真的在期望看到像日系gal里一样的精致JK和DK们吗?对于我个人来说,在读着这些好像会把我拉回那段灰头土脸的日子的文字时,屏幕上的背景和立绘刚好能和我脑中加了一层毛玻璃效果的的记忆呼应,这便足够了。

所幸《候鸟》的美术确实堪堪给我提供了这种感觉。蓝白短袖、不着粉黛散发或扎马尾的女同学、堆着书本在阳光下浮着灰尘的教室……这些元素基本都有体现。

音乐、音效和UI就不过多锐评,毕竟是小成本制作,简单的钢琴曲和素材库足以构筑两个并不算太复杂的青春期少年的内心世界。

一文不名的青春怎么不算是值得铭刻的时代记忆呢?

《候鸟》令人失望的点当然也很多

首先是文笔问题。看完后去找了主创的访谈,发现此作的策划写作时间远比我想得要长。然而呈现在我面前的文字确实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作者对环境的某些描写尴尬得像小学生作文;台词很多时候也很尴尬,全靠配音演员往回救;作为第一人称作品,心理描写过少也过于理想化。

其次是对某些问题和矛盾有点简化过头了。女主角的刻画趋于扁平。作者好像完全想象不到一个高中女学霸的真实形象,所以人设总感觉很玛丽苏。
男女主角的家庭、课余生活、也完全没有深挖,明明都是很能找到戏剧冲突的点,我理解是短篇没办法展太开,但至少提一下留个扣子也行啊。
(作者对好大学的印象也过于刻板化和理想化,男主角去樱大参观那段真的尴尬到脸酸……)

国gal还能从做题家这座宝库中挖出什么

在我看来,做题家的高中生活着实是国产avg游戏的一座宝库。毕竟《候鸟》这样一部没有出什么错的作品就能受到如此赞誉。

若对这座宝库进行深入挖掘,我目前的想法大概包括但不限于下面这些:

  1. 剧情上
    • 发育不完全的大脑和被塞满的日程之间的矛盾
    • 成长路上的人生选择自主权和原生家庭之间的矛盾
    •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普及和圈养封闭收手机之间的矛盾
    • 经历升初中、升高中、高考这“三重门”后如何面对不一样的世界
    • 冲出了小镇的做题家面对大城市大学校的无所适从
  2. 氛围塑造上
    • 时代的局限:文理科班之间的差异
    • 高中生公式化神人群像:社交达人 恋爱脑 二次元看番哥 运动小子 装哥 做题姐等
    • 台词对话中自以为很潮的网络用语、用课堂上的知识说怪话
    • 宿舍生活(私以为只有强制住宿才真是体验了完整版的做题家生涯)

发表评论